导读:人类从口信发展到实物信,虽然能通过实物的某些含意来表达一定的意思,但有时候会有许多不便。例如,一个部落打死了一头大象,要邀请另一个部落的人来共享胜利品,但大象身体庞大,难道把大象抬了去?为解决这个难题

信之说——图画信 人类从口信发展到实物信,虽然能通过实物的某些含意来表达一定的意思,但有时候会有许多不便。例如,一个部落打死了一头大象,要邀请另一个部落的人来共享胜利品,但大象身体庞大,难道把大象抬了去?为解决这个难题,人们逐渐想出了另一个方法,用代替实物的图画来传递信息。
传说古代印第安部落的一个年轻姑娘奥基布娃,为了邀请情人到某一个地方约会,在树皮上画了一封信。信的左上角画着一只熊(这个姑娘崇拜熊,所以用熊来表示自己),左下角画了一条泥鳅(这是她情人所喜爱的事物的符号),中间夹着两条曲线,表示应走的道路,两个帐篷表示约会的地方,帐篷里画的一个人表示她在此等候,旁边的“十”字,表示周围住着一些信教的人,帐篷后面画着大小三个湖泊,标出帐篷所在的位置。这封图画信的内容丰富、详细,把要表达的意思都说清楚了。
即使在有了文字以后,对于一些不识字的人来说,图画信依然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。清朝的程清泮在湖南长沙“日昌票号”任协理时,让一个回老家的同乡给新婚妻子捎去十两银子和一封家信,并叮嘱一定要亲自交给他妻子。同乡很纳闷,程清泮的妻子不识字,这封信交给她,她如何能领会?他想弄清其中的究竟,就决定先不给她银子,只给她家信。程清泮的妻子将书信拿到手中打开念道:“妻啊,妻啊,想死我啦!”同乡十分惊讶,凑向书信去看,却见信纸上根本没有字,只有两幅画。第一幅画着七只鸭子,另一幅是一只鹅拉着一头死去的大象。同乡这才明白:七只鸭子,“七”是“妻”的谐音,“象死”是“想死”的谐音,“鹅”是“我”的谐音。程清泮的妻子拿着信的第二页又念道:“捎银十两,明春回家。”同乡又赶忙凑过去,一看还是两幅画,第一幅画是一把勺子中放着十颗汤圆,另一幅画的是在嫩柳夹道的路上,匆匆走来一位身背雨伞的年轻相公。同乡明白了“图画信”的奥妙,不禁拍手称好,十分赞赏程清泮夫妻的聪明。
我国古代女子写给情郎的圈儿信,看着更是令人感动。一封信上,只画着一个又一个的圈儿,而代表的情感,却是那样的细腻。“相思欲寄从何寄?画个圈儿替。话在圈儿外,心在圈儿里。我密密加圈,你须密密知吾意。单圈儿是我,双圈儿是你。整圈儿是团圆,破圈儿是别离。还有那说不尽的相思,把一路圈儿圈到底。”这无字的圈儿情书,将情人之间的无限情思表达得多么美妙啊。
图画信虽然比实物信前进了一步,但有时候表意也很模糊。另外,画画也不容易。法国作家大仲马到德国旅游时,在一家小店吃饭,他不会讲德语,店里伙计也不懂法语。大仲马想吃蘑菇,就用画来表示,伙计看了画,点点头走了。一会儿,店伙计回来了,大仲马惊讶地发现,伙计送来的不是他想吃的蘑菇,而是一把雨伞。由此可见,图画有的时候也不是很好的传递信息的工具。

声明:本站所有内容(图片、文字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若涉及到侵权,请联系zhuayu123@hot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