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读:谁都知道,莫言先生荣获过“诺贝尔文学奖”。可有谁知道莫言小时候喜欢看小人书吗?尤其喜欢民间故事题材的小人书,诸如蒲松龄笔下的那些狐仙鬼怪、壮士义举\豪侠传奇什么的,《孙必振》、《田七郎》他都相当推崇。

田七郎 谁都知道,莫言先生荣获过“诺贝尔文学奖”。可有谁知道莫言小时候喜欢看小人书吗?尤其喜欢民间故事题材的小人书,诸如蒲松龄笔下的那些狐仙鬼怪、壮士义举\豪侠传奇什么的,《孙必振》、《田七郎》他都相当推崇。记得莫言先生在“诺贝尔颁奖礼”上的“诺奖致词”中曾经说自己的文学创作是受了《聊斋故事》的影响,他说自己童年很喜欢听评书、看小人书,尤其是《聊斋故事》,那些聊斋故事的构思模式,对自己日后的小说创作的影响,随处可见,他一直难以忘怀《田七郎》的故事。
莫言在“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”上称自己是“讲故事的人”,曾经深受故乡讲故事前辈蒲松龄影响,“我是他的传人。”莫言的“诺奖致词”讲了几个故事。最后一个故事大意: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暴风雨躲进破庙。天空雷声紧、火球滚,似乎还有龙叫。众人说:我们中肯定有人做了亏心事。咱们把草帽丢出去,哪个人的草帽被吹走,他就得出去接受惩罚。草帽丢出去之后,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吹走。七个人把他抬起来丢到庙门外。此人刚被扔出,庙轰然坍塌。
这个故事的范本就是《聊斋志异》中真实历史人物传奇《孙必振》:“孙必振渡江,值大风雷,舟船荡摇,同舟大恐。忽见金甲神立云中,手持金字牌下示;诸人共仰视之,上书‘孙必振’三字,甚真。众谓孙:‘必汝有犯天谴,请自为一舟,勿相累。’孙尚无言,众不待其肯可,视旁有小舟,共推置其上。孙既登舟,回首,则前舟覆矣。”
一念之恶定生死的《孙必振》提醒世人:做人不能损人,损人结果很可能害己。众人在金甲神出现时,如果不那样自私自保,可能会沾孙必振的福气逃过一劫。
莫言先生在私下里经常提到了自己童年看过的小人书《聊斋故事》里的“田七郎的故事”,他高度赞扬了田七郎知恩图报的高尚品格。武家鼎盛时结交的酒肉朋友见到武家败落时便“树倒猢狲散”,甚至落井下石。然而目不识丁的田七郎却侠肝义胆,舍命为武家报仇,所谓“士为知己者死”。与那些酒肉朋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!红楼梦中贾家的处境与武家相似。贾家被抄家后能伸出援助之手的只有刘姥姥,而她只是在穷困潦倒时受到了贾家的一点小恩惠而已。
他说,从田母的角度来看,她深明大义,教子有方。武家对他家有恩情,她知道穷人受了恩惠要以命报答,还是放任儿子舍生取义,实在难得;从武承休的角度来看,总觉得他做的很不敞亮。他结交田七郎动机是很明显的,那就是让他以后为自己卖命。并非真情实意的。而且《考城隍》中一句“有心为善,虽善不赏;无心为恶,虽恶不罚”真是至理名言,武承休就是有心为善;从旁观者角度看来则钦佩之余,也深感寒心。“恩里由来生害,故快意处需早回首”,欠着别人的情分,受到别人的恩惠未必就是件好事情。豫让为报智伯之恩而漆身涂炭;战国时侯赢受魏公子之恩而为他出谋划策,公子窃符救赵后侯赢自刎;荆轲受太子丹礼遇而刺秦王,蹈死不顾,而太子丹自己却是贪生怕死之人,发人深思!
呵呵,打住,打住,莫言先生就说到这儿。最后,咱说一句,敬请各位记住了,童年读《聊斋故事》,成年有可能获诺贝尔奖啊!

声明:本站所有内容(图片、文字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若涉及到侵权,请联系zhuayu123@hotmail.com